相信大家读书时,经常会听到这句话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那我们能不能靠兴趣爱好赚钱,然后发展成副业呢,答案是肯定的。我身边两个朋友就成功把兴趣爱好发展成副业,后来副业收入超过主业。
案例一
A是我同学的弟弟,因为不喜欢读书,家里也比较困难,初中毕业就进厂打工,是两班倒的那种,工资也很低,不包吃不包住,一个月只休息一天,每个月最后拿到手才三千多块。
A平时喜欢运动、健身,也会网上查些健身相关的资料,例如健身餐、健身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等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A在一个健身app上回复了几个健身相关的问题,一些人觉得A挺专业的,就咨询A一些健身的问题。A为了方便交流,都会加微信,在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,其实A也有很多不懂的,不过A会网上查找资料,再整理回答。渐渐的,因为服务好,专业知识也跟得上,口碑传开了,越来越多人加A的微信。进行咨询后,有部分人会自发发个红包作为感谢,A收到红包后,也会很开心,非常有成就感。
有人建议A做付费咨询,A开始是不太相信会有人付费进行咨询,抱着尝试的态度制定了相关规则,然后发布到朋友圈和相关app和网站上。从一开始的0人,到第三天才有一个人付费,渐渐的,越来越多人愿意付费向A咨询。A后面也尝试提供了约练服务,效果也很好。
因为一开始没什么收入,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,A一直还在工厂上班的,咨询服务也会约在晚上,后面开通的约练服务,也是请假去陪练。后面渐渐的,咨询和约练服务的收入已经是工厂工资的两倍多了,就果断辞去了工厂的工作,全职提供咨询和约练服务。后面认识的人越来越多,也被邀请到健身馆当教练,A的收入已经远超工厂打工时的工资。
案例二
B是我朋友的朋友,是一个基层公务员,工资在老家还算可以,拿到手四千多,上班也很闲。一开始B下班后,没什么事做,也不像一线城市那么多的吃喝玩乐,身边同年龄段的人也少,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。
B刷朋友圈的时候,经常看到有人发练瑜伽的动态,自己也想尝试下,就买了瑜伽垫,在相关app上照着教程练。就这样,B找到了寄托,时间都花到瑜伽上。那时B家里人、老家的朋友都觉得B有点不误正业,B一开始也没信心怼回去,心情曾经低落过挺长一段时间,不过还是坚持练瑜伽。
B男朋友是一名程序员,在北京上班,去探望男朋友的时候,B约了一个朋友去瑜伽馆练瑜伽。别人看到B的动作姿势很标准,都过去咨询B是在哪里学的,练完后,大家都相互留了微信。有人建议B可以试试应聘瑜伽教练,B抱着尝试的态度去应聘了,被录取后,B开心坏了。虽然一开始工资不高,但B想着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,还能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果断全职去当瑜伽教练。
经过一年的不断努力,现在的工资已经比她的程序员男朋友高了,B也变得无比自信,最重要的是,B现在过得很开心。
A和B是一开始都很迷茫,拿着很低的工资,而且做的工作也是一眼能望到头,但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,并且把大部分空余时间花到兴趣爱好上,不断提高,精进。虽然途中会遇到很多困难,但他们不放弃,不依不挠,继续前行。后来在特定兴趣爱好领域里,能比大部分人做得好,甚至有机会成为那个领域的KOL(Key Opinion Leader),也就是关键意见领袖,再碰上一些机会,就能赚到钱,甚至比以前上班赚到的钱多得多。
A和B的成长空间其实还有很大的,他们除了要继续增强自己的专业实力之外,还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,成为KOL。方法有很多,例如参加相关比赛,做比赛评委嘉宾,还有在各大媒体平台发一些教程等等。限于篇幅,这方面以后再详细展开讲。
还有很多和健身、瑜伽类似的兴趣项目,例如弹吉他、跳舞、打羽毛球等等。那我们能不能也模仿着做呢,这要看每个人的选择和努力程度,有的人同样喜欢健身,但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饮食也不注意,不要说当健身教练,就是健身效果也很难达标。
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我们要做的就是,想清楚自己想要的,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,不断努力,不断克服困难,不管多苦,都要坚持前行。